我們不應把安全只當作成本,安全其實就是競爭力,是效益。只有確保安全合規,企業才能往更高質量、更大規模發展。相反,那些只顧短期利益而“因陋就簡”的企業,只要出事故,往往“一失萬無”。安全生產來不得半點偷懶、取巧,唯有腳踏實地,確保安全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期,一些地方生產安全事故多發,事故風險有所抬頭,安全生產形勢復雜嚴峻。為排查風險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國務院安委會派出16個督導檢查組奔赴各地,下礦井、進工廠、上船舶,對15個重點行業領域進行督導檢查,查處了一批重大安全隱患,曝光了一批典型違法案例,起到良好的震懾警示效果。事實上,這并非今年首次“安全摸底”。4月份以來,國務院安委辦就組織過34個工作組,對各地180多個企業單位進行明察暗訪。目前不打招呼、直插現場的明察暗訪已常態化。這既是以實際行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更充分體現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把安全問題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對安全發展理念更加重視。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安全生產同樣如此。前不久,筆者跟隨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進入某省實地查看中小礦山,發現一些企業超員超采、設備因陋就簡、人員麻痹大意等問題并不鮮見。病根就出在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上。敲警鐘,別以為“安全生產沒出事就放心了”。面對督導檢查,有些企業自夸“多年沒出過安全事故”,向督導組“拍胸脯”,而實際檢查中卻發現不少重大安全隱患,可見企業麻痹大意。須知,安全生產具有規律性,不論生產設備、廠房建筑還是巷道設施,大多會因為使用而磨損、老化,且時間越長,越可能積累風險,切不能因為至今未出事故就掉以輕心;安全事故發生也有偶然性,天氣突變、市場波動、情緒干擾等都可能使人松懈、倦怠、焦慮,給生產安全埋下隱患,因此,對安全生產必須時刻保持警覺,須臾不可放松。算大賬,別以為“減少安全投入等于增加效益”。這種心態在一些中小企業中表現突出,比如有小礦山為節約成本,將兩個逃生出口減為一個、地下排水設備配置不全、專業勘探隊伍省錢不請,給安全生產埋下了“定時炸彈”。在利益驅動下,超員超采、搶工期、趕產量,更直接加劇了事故風險。抓落實,別以為“管理手段新必然安全效果好”。大數據、人工智能、影像識別等新技術、新手段能提升企業管理效率,某種程度上也能更快發現危險苗頭,但各行業安全生產工作都具有專業性,切忌“照搬照抄”。比如有的企業監控設備很齊全,但安全死角卻照不到,還有的地方一味追求大數據查臺賬,卻把必要的現場檢查環節變為線上監管,使檢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技術可以賦能,安全仍須實干,只有將新技術與專業能力結合好,才能真正服務安全生產。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對企業而言,不應把安全只當作成本,安全其實就是競爭力,是效益。只有確保安全合規,企業才能往更高質量、更大規模發展。相反,那些只顧短期利益而“因陋就簡”的企業,只要出事故,往往“一失萬無”。因此,安全生產來不得半點偷懶、取巧,唯有腳踏實地,確保安全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1日 18 版)
別再問做安全有什么用,安全管理等于經濟效益
幾乎所有企業都會設置生產(或類似的)管理部門,但奇怪的是,他們往往愿意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效益上,卻極少關注安全。原因很簡單,效益能夠給企業帶來直觀利潤,老板喜歡,而安全呢,要投入、要精力、要時間,利潤為0看不到,也甭跟老板提事故冰山理論,懂,但不管用。
沒有哪個老板不喜歡利潤,既然生產管理部門不愿意管安全,干脆就把安全提擰出來,再成立個安全管理部,剛好《安全生產法》有硬性要求,這也算是合法了。
但安全是附著在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流程、機械設備、人員作業、屬地環境等各種元素中的。當把安全從生產管理部門脫離出來,生產管理部門理所當然會覺得工藝安全、設備安全、作業安全、環境安全都該剝離出去,從此交給安全管理部,這下完了,不僅把自己企業坑了,也把安全部門、安全人員也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