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境外開發新基建項目的SWOT分析
2020年注定是要被載入史冊之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消散,新冠疫情已蔓延到世界上各個角落,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新一輪的經濟衰退不可避免。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我國中央政府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本實質是為了迎接國際經濟新格局而做出的主動改變。新基建必將會帶來新一輪的基建熱潮,為在海外業務拓展處于瓶頸期的中資企業提供新的引擎。中資企業要以此為契機,提前布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謀求企業高質量發展,開啟中資企業海外市場的新篇章。
中資企業境外開展新基建項目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首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已經遍布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非洲和亞洲市場已經形成了穩固的地位。近些年來,在拉美、歐洲和北美市場也逐漸有所斬獲,對于重點區域的市場發展特點、法律法規要求、財務制度、勞動保護、生態環境和社區關系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中國速度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資企業的現場施工組織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優秀的海外管理團隊,建立了品牌效應,在當地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再者,青藏鐵路、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一些國家的4G網絡服務、衛星發射等項目的實施,促使國內自主研發的多項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且成本比其他國家更具優勢,可以有效地降低項目成本,得到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認可和青睞。
二、劣勢(weaknesses)
首先,目前“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主要參與的是傳統基建項目,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高新技術領域還涉及不多。另一方面,與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承包商相比,我國傳統建筑施工企業對科研技術的投入比例較低,在有些國家或地區還面臨著缺乏資質和業績準入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問題,技術上的不足是我們競爭國際市場的最大困難。而且傳統基建企業員工專業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水工建筑、電力生產領域,對于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專業的人才儲備并沒有優勢,對口專業人才匱乏將限制在相關領域的發展。
其次,在融資能力方面,和國際上大的承包商還有很大差距。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融資成本較高,資金能力不足,對于歐美市場一些優質項目,無法達到其財務要求,錯失了開拓市場的機會。隨著國際承包市場的不斷發展,業主的發包模式也產生了很大變化,EPC、BOT、BOOT等多種承包方式被越來越多應用,這就要求承包商與世界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境內外商業銀行、出口信貸機構和資本市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能夠為企業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
再次,受國內市場影響,中資建筑施工企業對合同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強且對合同的把控及執行能力較弱。合同簽署前,對項目所在市場的經營環境沒有進行詳細的盡職調查,對項目招標文件或合同文件研究不夠透徹,在合同的執行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寄希望于變更合同或通過不合規的手段與業主達成協議,違背了基本的契約精神。即使是由于業主的原因造成合同執行困難,承包商可以依據合同條款提出索賠的,但也由于合同管理能力薄弱而最終索賠失敗。
三、機遇(opportunities)
首先,國家大力推進新基建,預計接下來對于新基建的項目還會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近年來,我國政府對中資企業海外發展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在“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設立了多種專項基金與合作論壇,為中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提供了良好的融資渠道。
其次,我國“走出去”企業的主要市場是非洲、東南亞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隨著競爭的加劇,傳統基建項目利潤率逐年降低,市場也趨于飽和。而新基建項目市場主要集中在拉美、歐美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
為了消除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影響,近幾年歐洲及美國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以刺激經濟復蘇,新基建提出的5G、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熱點正是西方市場所需要的。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中資企業一直沒有打開歐美高端市場,新基建為此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四、威脅(threats)
面對國際社會的一些非議,中資企業輿情應對能力有待提高,當危機發生時,無法有效收集證據、及時反駁,以至對企業品牌造成了不良影響。
此外,國際市場一直以歐美技術標準和規范占據主導,在項目具體執行時,中國技術標準往往得不到業主的認可。中資企業如果在項目前期沒有做足功課,在項目執行時可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歐美市場的環保標準極其嚴苛,當地環保機構可以因為環保未達標隨時叫停項目,承包商則會因工期延誤而面臨高額罰款。
中資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中資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抓住新基建的良好機遇。
一、轉變思路,加快體制創新
中資企業應結合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部署,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綜合使用并購重組、員工持股、股改上市、與民間資本融合等多種方法,激發企業的經營活力,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調整產業結構,逐漸降低對傳統產業的依賴,加大對新型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力度,重視科技創新和專利技術研發,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在新基建業務發展初期調整戰略才有可能占領先機,實現轉型升級,開拓新市場。
二、重視技術創新,加大科技投入
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一定要注重科技研發,掌握核心技術。過去,中資企業在海外更加重視市場開發,將工作重點放在拿項目、做項目,而對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不足。在新基建領域,5G、大數據、人工智能都是近幾年高速發展的前端科技,只有掌握核心技術,開拓市場時才具有絕對優勢。所以,企業在內部要設立技術研發機構,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增加激勵措施,激發員工的研發動力。在外部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交流,將企業的傳統業務與高新技術深度融合。
三、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傳統基建的資金來源往往是國家財政投入或銀行貸款,對政策性依賴較高,而新基建項目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可以吸引到大量社會資金的投入。所以在融資渠道方面,中資企業在海外不能只關注當地政府或銀行,也要關注民間資本。
四、打造高質量團隊,加速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海外中資企業現有人才大部分都在傳統基建方面,即懂海外市場又精通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還十分缺乏,企業要加大對信息科技方面人才的引進及培養,提高薪酬待遇,制定技術入股等優化激勵方案,用多種方法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高質量團隊。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