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意有99.99%可能性能做成,絕對是好生意;如果一架飛機有0.001%的可能性會墜機,你會坐嗎?
這里有一個問題:我們決定做一件事,到底是考慮后果多,還是考慮事情成敗可能性多呢?下面幾件事或許對你有啟發:1.胃癌與體檢報告
50歲以上的人到醫院體檢,會被建議做胃鏡。胃鏡的準確率是多少,若準備確性不怎么高,你還要不要做?
朋友P君給我講了他做胃鏡的故事。大前年,他看到體檢的胃鏡報告后,被嚇得半死,后來證明是一場虛驚。報告顯示:他胃里有一個2.8×0.3厘米的陰影,他當時嚇懵了。立即換家醫院進一步檢查,結果還是一樣,不過,做增強確認:陰影部分的塊狀物加壓后可以軟下來。對于這種情況,醫生也不能完全排除沒有問題,于是,開了些藥讓他回去吃,過三個月視情況復診。醫生還說:以后如何,讓你哥哥會告訴你怎么辦(他哥也是醫生)。 他心想,這不會是癌癥吧?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想法很多,感到生命在倒計時。但半年過去了,藥也吃了不少,感覺沒有什么事,他哥也沒提醒什么。 一天,他忍不住問他哥:“我是不是癌癥啊,要不要去復查?”“是癌癥,你還在這里說話?”他哥淡淡地說。聽了這話,他放下了半個心。
前年體檢,他胃中塊狀物縮小了,大小只有1.5厘米。去年再作胃鏡,他胃中塊狀物體神奇地沒有了。看到結果,他一跳三尺高。
初次胃鏡的結果讓他擔心了3年。好在他是一個率性的人,挺過來了!他想,如果不做胃鏡,是不是什么事都沒有?那么,真是這樣嗎?其實,從查出胃中的那個塊狀物,他就堅持吃藥,減少喝酒,也注意飲食健康了。若沒有這個體檢胃鏡結果的驚嚇,他一直胡吃海喝,或許真的得胃癌了。所以,定期體檢雖然麻煩,看似多余,但它可提前去發現身體問題,早作治療,早預防。從結果上看,這是一件明智的事。2.恐怖分子與安檢
我們乘飛機旅行時,乘客在登機前要進行安檢,看有沒有人帶有武器,有沒有人是恐怖分子,有沒有人攜帶了危險物品,如打火機,酒精、刀子等。
其實,有恐怖分子的概率很小,但是我們還是要對所有乘客進行安檢,為什么?是因為我們感興趣的是回報和后果。因為一旦有違禁物品,或者恐怖分子,后果不堪設想,做安檢與不做安檢相比,從結果看,安檢的成本很低,收益很大。
3.核電站與巨大安全投入
這是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有一年我去大亞灣核電站參觀學習,看了核發電的模型,聽了講解后,我有個感覺:核電站發電的過程并不復雜,但安全的花費大,在安全設備設施、人員培訓、安全文化建設等花了很多錢,就連一個名牌大學核專業畢業生,也要再培訓五六年才能獨立上崗操作。
一定花這么多錢嗎?少花點明年就可能明年爆炸吧?當然不會。
此外,開車系安全帶也一樣,不系也不一定會出事,但為什么要系呢?其目的是萬一發生撞車事故,會減少傷害,可以保命。人們考慮的不是發生出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多大,而是后果有多嚴重。
4.啟示
靜下心來想一想,在我們過去人生中,幾乎所有的大小決定基于后果而不是可能性。全世界每天要對幾十萬架飛機乘客做安檢,恐怖份子是極少數,每次安檢沒有收益,但避免了恐怖事件回報巨大。安檢考慮的是萬一有恐怖份子后果的嚴重性。
同樣地,大到核電廠花巨資搞安全預防,小到開車系安全帶,還有生活中我們去醫院定期體檢等,也是這個道理。
安全防御工作,是為了應對假定那一天真的出事的嚴重后果而作預防,這樣投入大量的金錢采取額外的安全措施是值得的。所以,我們做決定時,考慮的不是一件事會不會發生,而是發生后后果的嚴重不嚴重。即,與事件發生的概率相比,更重要的是考慮事件的后果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