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肺病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1
塵肺病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
中華預防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分會職業性肺部疾病學組
摘要:塵肺病防治受到高度關注。迄今國內外均沒有針對塵肺病纖維化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措施,對一個沒有醫療終結的疾病的治療應該有正確的認識。該共識指出塵肺病治療的目標和原則,通過全面的健康管理,積極預防和治療并發癥、合并癥,積極的康復治療和訓練,塵肺患者基本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質量和相對健全的社會活動能力。
關鍵詞:塵肺病;綜合治療;健康管理;并發癥;康復
引用:中華預防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分會職業性肺部疾病學組.塵肺病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J].環境與職業醫學, 2018,35(8):677-689. DOI: 10.13213/j.cnki.jeom.2018.18437
執筆人:毛翎,彭莉君,王煥強
審閱:李德鴻
前言
1.1概述
塵肺病是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不同致病性的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 纖維化為主的一組職業性肺部疾病的統稱,按我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主要包括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炭黑塵肺、石棉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十二種。塵肺病病因明確,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但目前仍是我國危害最嚴重和最常見的職業病。 自2010年以來每年報告塵肺新發病例數均突破2萬例[1]。截至2017年,我國累計報告職業病病例95萬余例,其中塵肺85萬余例,占比89.8%,主要是矽肺和煤工塵肺[2]。根據全球疾病負擔(201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2015年死亡的塵肺病例估計為9538例 (95%可信區間為8430~11013例),矽肺病例為6 456 (5656~7533)例[3]。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我國每例塵肺患者年均醫療費用1.905萬元,其他和間接費用4.579萬元,以塵 肺病例診斷后平均32年生存期計算,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平均每例患者患病后將造成的經濟負擔為 207.5萬元[4-7]。由于塵肺病發生多需要10~20年甚至更長的接塵工齡,且脫離粉塵接觸后仍可以發病,因此預計在未來的2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仍將有大量塵肺新病例陸續發生。塵肺病現患病例及繼續不斷發生 的新病例將形成越來越大的塵肺患者群體,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防治塵肺病在采取預防為主的同時,對患者的治療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需要對塵肺病治療有個基本的共識,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目標和原則,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治療方法,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意見,使塵肺患者得到科學的醫療服務。
1.2塵肺病的臨床表現
塵肺病的病程和臨床表現取決于患者在生產環境中所接觸礦物粉塵的性質、濃度、接塵工齡、防護 措施、個體特征,以及患者有無合并癥等,不同類型的塵肺是有差異的。二氧化硅粉塵(矽塵)致肺纖維化的能力最強,其所致矽肺也是塵肺病中病情最嚴重的。矽肺一般在接塵后20~45年間均可能發病,故也稱為慢性矽肺(chronic silicosis),本文所指的矽肺主要是這類患者。接觸粉塵濃度高的發病較快,可在5~15年發病,其病程進展也較快。其次是石棉纖維粉塵,它不僅有很強的致肺纖維化的作用,而且可引起肺癌和間皮瘤。在我國,煤工塵肺患病人數最多,因其多暴露于含有二氧化硅和煤塵的混合性粉塵,故其病情也是比較嚴重的。一般來說,早期塵肺病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或有輕微癥狀,往往被患者忽視,肺功能也多無明顯變化。隨著病情的進展,塵肺病的癥狀逐漸出現并加重,主要是以呼吸系統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四大癥狀,以及喘息、咯血和全身癥狀。塵肺病通常病程較長,患者即使脫離粉塵接觸環境,病情仍會進展和加重,是需要終生進行康 復治療的慢性病,適用于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策略。在臨床監護好的情況下,許多塵肺患者的壽命可以基本達到社會一般人群的平均水平。
1.3診斷和鑒別診斷
我國塵肺病的診斷依據《職業性塵肺病的診斷》(GBZ 70)標準[8]。塵肺病的診斷原則是根據可靠的生 產性礦物性粉塵接觸史,以技術質量合格的X射線高千伏或數字X射線攝影(DR)后前位胸片表現為主要依據,結合工作場所職業衛生學、塵肺流行病學調查 資料和職業健康監護資料,參考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類似肺部疾病后,對照塵肺病診斷標準片,方可診斷。診斷醫師應嚴格按照診斷標準,根據 X線胸片小陰影的總體密集度,小陰影分布的肺區范圍,有無小陰影聚集、大陰影、胸膜斑等,將塵肺病診斷分為壹期、貳期和叁期。
塵肺病的X射線胸片改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具有特異性,許多其他肺部彌漫性疾病的X線胸片表現可與塵肺相似,需要進行鑒別診斷。常見的鑒別診斷疾病有肺結核、肺癌、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結 節病、過敏性肺炎、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肺泡微結石癥、組織胞漿菌病等。鑒別診斷的要點包括:(1)職業史,塵肺病必須有明確的礦物性粉塵接塵史,沒有粉塵接觸史,則不會患塵肺病;(2)塵肺病典型的X線胸片特征改變是胸片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小陰影,隨著病變的進展,小陰影可逐漸由少到多,密集度逐漸增高,繼而可出現小陰影聚集或形成大陰影,小陰影聚集或大陰影一般發生在肺野的上部,典型者雙側可呈對稱性改變;(3)塵肺病早期多無明確的臨床表現,而其他需要鑒別的疾病多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和病程;(4)診斷性治療的結果不同,如肺結核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X射線胸片病變會好轉吸收等[9]。
1.4塵肺病的并發癥與合并癥
塵肺患者由于長期接觸礦物性粉塵,呼吸系統的清除和防御機制受到嚴重損害,加之塵肺病慢性、進行性的長期病程,患者的抵抗力明顯降低,常常發生各種并發癥/合并癥,如呼吸系統感染、氣胸、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等。
并發癥/合并癥對塵肺病的治療、病情進展和預后康復均產生重要影響,也是患者超前死亡的直接原因。我國塵肺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塵肺病患者死因構成為:呼吸系統并發癥/合并癥(51.8%),其中主要是肺結核和氣胸;心血管疾病(19.9%),其中主要是慢性肺心病。因此,及時正確診斷和治療各種并發 癥/合并癥,是搶救患者生命、改善病情、延長壽命、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重要保障。
治療目標和原則
塵肺的病理改變是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是嚴重致肺組織結構破壞并損害肺功能的疾病。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均沒有針對塵肺病肺纖維化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措施,且理論上肺組織已經形成的纖維化是不可逆轉和恢復的,因此塵肺病目前仍是一個沒有醫療終結的疾病。大量臨床實踐證明,一些基本的臨床干預措施,如預防呼吸道感染并積極治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均能明確地延緩肺纖維化的快速發展;塵肺并發癥/合并癥是塵肺病情惡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時診斷和治療各種塵肺并發癥/合并癥,能顯著地改變病程的轉歸和預后。故對塵肺病的治療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即通過全面的健康管理,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積極預防和治療并發癥/合并癥,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和訓練,塵肺患者基本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質量和相對健全的社會活動能力。
因此,塵肺病的治療原則應該是:加強全面的健康管理,積極開展臨床綜合治療,包括對癥治療、并發癥/合并癥治療和康復治療,達到減輕患者痛苦,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程度,增加生存收益,延長患者壽命的目的。
治療措施
根據上述塵肺病的治療目標和原則,塵肺病的治療措施首先是加強全面的健康管理,并積極開展綜合治療(對癥治療、并發癥/合并癥治療、康復治療),以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3.1健康管理
3.1.1 職業病登記報告
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將確診塵肺病的患者登記在冊并向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進行職業病報告,以便納入塵肺病健康管理體系,掌握患者的相關信息,隨時了解病情,安排職業健康監護和必要的追蹤。
3.1.2 脫離粉塵作業
塵肺病一經診斷,患者即應脫離原粉塵作業崗位,并不得再重新從事其他接觸粉塵的作業。
3.1.3 參加健康監護
塵肺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根據國家《職業健康 監護技術規范》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安排塵肺病患者參加定期健康檢查。
3.1.4 自我管理
塵肺患者應加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主要是戒煙,避免生活性粉塵接觸,加強營養和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煙草對健康的損害是公認的,塵肺患者吸煙會進一步破壞支氣管黏膜,減弱肺泡巨噬細胞功能,易致肺和支氣管發生感染,從而加速肺纖維化,故塵肺病患者必須戒煙,包括避免二手煙吸入。煤仍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在其使用和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煤塵和煤灰塵均會促進肺纖維化的進展,有條件者應進行生活能源改造,使用清潔能源。病情嚴重的塵肺病患者,或因合并肺結核或反復發生肺部感染者,常伴有營養不良。有證據表明,營養不良患者通過營養補充可以明顯延長6min步行試驗距離,增強呼吸肌力,改善健康狀況。加強運動鍛煉,包括耐力訓練、呼吸肌訓練等,能促進肌肉細胞代謝,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增強機體抵抗力。
3.2綜合治療
3.2.1 對癥治療
塵肺病臨床表現以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為主,應予以藥物治療,呼吸困難和缺氧時需考慮控制性氧療。
3.2.1.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平喘、化痰和止咳的相關藥物。
(1)平喘治療[10]
①β2受體激動劑,主要通過刺激β2腎上腺素受體,增加環腺苷酸(cAMP),使氣道平滑肌放松。不良反應較少,主要有肌肉震顫、竇性心動過速等。
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沙丁胺醇氣霧劑每次吸入 100~200 μg(噴吸 1~2 次),3~4 次/d,吸入后 5 min起效,10~15 min出現最大療效,作用維持時間 4~5 h。特布他林霧化溶液,每次霧化吸入5 mg,不超過4次/d。
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此類藥物一次劑量的支氣管擴張作用可持續12 h,2次/d。沙美特羅氣霧劑或與氟替卡松聯合吸入給藥,每次吸入50 μg, 30 min起效。福莫特羅干粉吸入或與布地奈德聯合吸入給藥,吸入后2min起效。
②茶堿類藥物,具有相對弱的支氣管擴張作用,同時有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因茶堿有效血藥濃度與其發生毒副作用的濃度十分接近,因此有條件時,建議檢測茶堿類藥物血藥濃度,指導臨床調整劑量。
氨茶堿。此類藥物口服后易引起胃腸道反應,宜飯后服用或選擇腸溶片劑。口服每次 100~200 mg, 3~4次/d,現臨床多用控釋或緩釋制劑。靜脈用藥應控制速度,以免產生嚴重不良反應。靜脈滴注,一般 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緩慢滴注,1~2次/d。
二羥丙茶堿。此類藥物擴張支氣管作用比氨茶堿弱,口服每次0.2g,2~3次/d;靜脈滴注每次0.25~0.5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滴注。
多索茶堿。此類藥物支氣管擴張作用是氨茶堿的 10~15倍,且有鎮咳作用,但無茶堿的中樞和胃腸道不良反應,亦無藥物依賴性。口服每次200~400 mg,2次/d;也可3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 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
③抗膽堿能藥物,通過阻滯乙酰膽堿與位于呼吸道平滑肌、氣道黏膜下腺體的膽堿能M3受體結合, 發揮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腺體分泌的作用。少數患者出現口干、咽部刺激感、惡心和咳嗽。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短效抗膽堿能藥物(SAMA)——異丙托溴銨。氣霧或霧化吸入,5 min起效,30~60 min達最大作用,維持4~6 h,氣霧吸入每次40~80 μg,4次/d。霧化溶液吸入,每次0.5~1mg,3~4次/d。
長效抗膽堿能藥物(LAMA)——噻托溴銨。干粉或軟霧吸入,1次/d給藥,作用持續15h以上,干粉每次吸入18μg,軟霧每次吸入5μg。
(2)祛痰治療
粉塵對氣道的刺激可致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如并發呼吸道感染則痰量明顯增多,大量痰液阻塞氣道引起氣急甚至窒息,同時又容易滋生病原菌引起繼發感染,故祛痰治療是重要的對癥治療措施之一。祛痰藥物種類很多,其中黏液溶解劑因祛痰效果好,不良反應少,在臨床上使用廣泛。
①蛋白分解酶制劑。此類藥物裂解糖蛋白中蛋白質部分,使痰液黏度降低。舍雷肽酶,口服一次 5~10mg,3次/d。副作用主要為皮疹及消化道反應。
②多糖纖維分解劑。此類藥物使酸性糖蛋白纖維斷裂,從而降低痰液黏稠度,同時有一定鎮咳作用。溴己新,口服每次8~16mg,3次/d,不良反應有輕度的 胃腸道刺激作用,偶見血清轉氨酶升高。氨溴索,溴己新衍生物,作用較溴己新更強。口服每次30~60 mg, 3次/d。靜脈注射,每次15mg,2~3次/d。
③二硫鍵裂解劑。此類藥物分裂糖蛋白分子間的二硫鍵,使痰液黏稠度減低。N- 乙酰半胱氨酸,有片劑、顆粒劑、泡騰片等劑型,每次600 mg,1~2次/d。 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惡心、嘔吐。羧甲司坦,不良反應少,每次口服500mg,3次/d。
④新型黏痰溶解劑。此類藥物為揮發性植物油,強力稀化黏素,具有溶解黏液、促進漿液分泌和支氣管擴張作用,并可提高纖毛清除功能,每次口服300mg, 3次/d。
⑤中藥。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藥也可作為選擇。
(3)鎮咳治療[11]
鎮咳藥有中樞性和外周性兩大類,前者通過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而發揮作用,適用于干咳患者;后者通過抑制咳嗽反射感受器以及效應器而發揮作用。
①可待因。該藥為中樞性鎮咳藥,鎮咳作用強,故不利于排痰,且有成癮性和依賴性,可用于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伴有胸痛的患者。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次15~30mg,3次/d。
②右美沙芬。該藥為中樞性鎮咳藥,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鎮咳藥,作用與可待因相似,但無成癮 性和鎮痛作用。適用于痰量少或無痰的咳嗽,痰多者不宜使用。口服每次15~30mg,3次/d。
③那可丁。該藥屬于外周性鎮咳藥,為阿片所含的異喹啉類生物堿,作用與可待因相當,但無依賴性,適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口服每次15~30mg,3次/d。
④中藥。具有鎮咳作用的中藥也可作為選擇。
3.2.1.2 合理氧療
氧療是通過增加吸入氧濃度(FiO2),提高肺泡氧分壓(PAO2),加大肺泡膜兩側氧分壓差,促進氧氣 (O2)彌散,從而提高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血氧飽 和度(SaO2),改善全身器官的氧氣供給。研究表明,長期氧療(每天吸氧超過15 h)可提高靜息狀態下嚴重低氧血癥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而對輕到中度低氧血癥或只在夜間氧飽和度降低的患者沒有提高生存率的作用[12]。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個體化治療策略。
(1)氧療指征
①塵肺病患者靜息呼吸室內空氣時,PaO2<7.3kPa,或SaO2<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癥;
②PaO2在 7.3 kPa和8.0 kPa之間,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壓積>55%)。
(2)氧療方法
①鼻導管(或鼻塞)給氧。鼻導管和鼻塞用具簡單,價廉方便,是臨床最常用的針對輕中度低氧血癥患者的給氧方法。吸入氧濃度與吸氧流量、患者通氣量和吸呼氣時間比有關,推算增加1L氧流量可提高4%吸 氧濃度。鼻導管或鼻塞吸氧缺點是吸氧濃度不穩定,吸氧流量較高時,干燥氧氣致鼻黏膜和痰液干燥。
②面罩給氧。面罩給氧濃度穩定,可提供中等氧濃度,一般適用于需要較高氧濃度的患者。簡單面罩給氧適用于無CO2潴留的明顯低氧血癥的患者;儲氣囊面罩適用于嚴重低氧血癥伴通氣過度呼吸性堿中毒的患者;可調式面罩(Venturi面罩)吸氧濃度不受通氣量影響,可以準確控制,適用于低氧血癥伴高碳酸血癥的患者。面罩給氧缺點是使用時不方便咳痰、進食和說話。